English

体验贷款买房

1999-08-30 来源:光明日报 张爱平 我有话说

长期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下生活,中国人素以向他人举债为耻辱。直到大工业时期,60、70年代,中国“既无内债又无外债”仍然是气壮山河的口号。在此观念熏陶下长大的我们,别说难得张口借钱,连在食堂吃饭没带饭票都不愿向人伸手——宁可不吃——免得日后忘了说不清楚。

1994年春,我以访问学者身份游历美国数月,后与丈夫一起回国。当重新设计各自的发展方向时,出于共同的立身、发展之必须,我们干出了一件叫亲友们惊诧不已的事情——借贷一笔令人咋舌的大数目款项,购置了一套商住两用房。我俩互相打趣道:去了趟美国,别的没学会,偏学会了人家今天预支明天的超前消费,有1元敢花10元的穷大胆。

这下,“无债一身轻”成为了历史。从此,有了压力,有了目标,有了以量化见成就感的事由。结束了悠闲自得的生活,债务使我们去除惰性,强迫生命迸发出最大的能量。

过去,每周总有一两回下下楼后的小馆子“打牙祭”,迁入新居后除了请朋友吃饭,自己的一日三餐通通都是在家里厨房解决的。过去,像别的女性一样总爱逛商场,顺手买件合意的衣裳。搬家后的头一年,我只在夏天买了一双4元钱的袜子。几年来,在服装、首饰、化妆品上,根本无意与其他女士交流。花钱的快乐,存钱的慰藉都离我远去。生活简单化了,也精致化了,省去了不大紧要的开支、事项,时间也省了一大堆。虽说还债不在这几十元、上百元,但“勒紧裤腰带”的艰苦奋斗传统回来了,是真的。一回,要去一座大厦参观办公用品展览,路途不远,我与丈夫就乘地铁、乘公共汽车,还是开车去交停车费哪个最经济,特认真地讨论了一番。

“节流”毕竟是杯水车薪,“开源”方是治本之策。

债台高筑之后,人变得特务实,特踏实。新、马、泰、欧洲等出国旅游根本不去想,炒股、炒邮、炒收藏等冒风险的梦根本不去做。每听朋友侃得热火朝天,从不动心,笑笑而已。无意中,贷款买房帮助我们摆脱了不少诱惑,当然也不乏机会与享乐。而人实不能太贪了,不能什么都要。在选择业务上更是目的性极强,只投入不产出的活儿不干,缓不济急的活儿缓干。可其中总也免不了友情帮忙,忙活半天分文不见的。对负债之人,金钱钞票固然诱人,凡君子,谋食也得谋道。曾有一家外国新闻机构诚聘我去兼职,其“聘金”丰厚得可以。当我了解到它的具体宣传倾向后,断然予以拒绝。事关国格、人格,钱再多也不能干。一个人穷,生活贫困,洁身自好并不是太难的事。一个人欠债,对钱财渴望之极,此时能做到束身自爱要难得多。我笃信苏轼夫子之言:“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”

一个小家背上了债,我们整个大家庭都像是进入了非常时期,父母弟妹纷纷解囊,好像都发现了一次做好事的机会。我们呢,则本着“借平还满”的原则,执意加息偿还,即便是家人,也不能让其受损失。照常例,某人要是四处举债,四邻肯定不敢上门了。我们还挺有人缘,不断有亲友主动提出借钱帮助还债。一时间,真有股“工农兵学商、一起来抗战”的同仇敌忾。如此,用内债抵外债,把外债转为内债,加快了还债的速度。我们呢,则成了既有外债又有内债的双料债务人。

前年我出了一本书,净得稿费近1.5万元。文友们得知后起哄要我请客,好像我发了一笔大财似的。我道:“其实连影儿都没见。”这倒不是搪塞,真的是立马就派上用场了。至于一篇应征文章见报获酬500元,编辑特打电话告知。我还真不怎么领情,因为又是一眨眼就没了,钱不过是大大小小窟窿的填充物——挺视金钱如粪土的。既看重钱,又不看重,此乃还债者的心理。在我们看来,钱真的是流通物,流来流去到处找朋友。

1997年下半年,金融风波起于东南亚,进而席卷亚洲诸国。泰铢、印尼盾、菲律宾比索、韩元、日元相继贬值,一时人心惶惶。国内有的人担心人民币是否会步其后尘,于是千方百计地把存款换成美元。一位朋友好心地提醒我,以为这情况对我很重要。谁知本人整个儿一个局外人,压根儿想都不去想。我们有了钱就去还债,连国内银行利率下调都不用惦记,还担心什么千里万里以外的金融动荡、经济危机?

贷款买房,使我们手头的活钱少了,过日子就得“抠”。但我们坚持“抠”自己不能“抠”别人、“抠”家人,不因自己一时困难就放弃援助灾区、“希望工程”,世上存在着许许多多比我们更需要帮助的人。而光靠旁人周济是无法彻底脱贫的。西谚有道:“上帝只助自助之人。”别管是谁,贫穷只会引人同情,而自强才能改天换地,令人钦佩。

古人曰:“有恒产者有恒心。”待自己真正投资置业,方明白有资产者与流浪汉的思维着实差之霄壤。一套房,不仅用于过日子,还是商业社会包装自己、开展业务所必需的。同时它也是一种很好的长期投资,是资产保值的有效方式。

经过几年的奋斗,我们的债务还掉了一多半。前些日子,赶上一个前景看好的项目,竟然拿上钱去投资了,好像还债变成了过去时。丈夫的解释是:有投入才有产出,有产出何愁还债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